30-40(2/61)
李隆基此时的担心甚过之前的每一次。
天幕该不会说出这大旱大蝗全部都是因为一个不合格的皇帝登基所带来的吧?
李隆基真的很害怕,他知道天幕和后人似乎都不是很喜欢他。
他害怕天幕这么说:出现大蝗的原因,是李隆基他德不配位!
【出现大蝗的原因,是……】
李隆基眉头小心皱着,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天幕上。
【是因为蝗虫趋水喜洼,大旱之后,它们会成群迁徙到那些低洼的地方。所以有“久旱必有大蝗”一说。干旱使得河流水位下降,土壤由湿变干,利于蝗虫繁殖产卵,加上蝗虫繁殖力强,还有群居的习惯,所以会成群出现。】
李隆基攥紧袖子的手微微松开,满手心的汗。
幸好,天幕讲起了蝗虫,没有将蝗虫和他扯上什么关系。
等等,这话有些奇怪,他和蝗虫本来就不该有关系。
李隆基摇了摇头。
姚崇拿着笔杆思量着,这天幕是将蝗虫的习性都说了出来啊,若天幕能将此说的再详细一些,或者是直接将防治蝗虫的办法说出来,那这防止蝗虫的知识普及下去,将大大有利于百姓啊。
念至于此,姚崇提笔将天幕所讲的寥寥几句蝗虫习性给记了下来。
得记下来,一点儿都不能放过。
【当时蝗灾主要发生在山东一带,在唐朝,这里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如果这些地方发生严重的蝗灾,那整个国家的粮食供应都要出现问题。在那个生产力还不算高的时代,没了粮食那就像是天快塌了。这这样的情况之下,必须快速采取果断的治理蝗虫的办法。】
【在此情况下,姚崇迅速提出应对之策。各个地方组织起来捕捉蝗虫,接着将捕捉的蝗虫集中烧掉深埋,以最快的速度和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将蝗虫斩草除根。】
宣政殿前百官窃窃私语。
“姚公这办法的确不错,也颇有成效,但是……”
“但是实在是有伤天和。”
“是个下行之策啊。”
“不知道天幕为何提起此事。”
【姚崇的办法刚提出来,就迎来了铺天盖地的反对之声。】
天幕一句话让宣政殿前窃窃私语的人都闭嘴了。
是的,他们不仅当时反对,现在依旧觉得这方法不算最好的方法。
弹幕听到反对二字不高兴了。
[想想就知道为什么反对了,我先来,不能杀生。]
[我接上,这是天罚李隆基得修德,全赖李隆基。]
[我说真的,我虽然不喜欢李隆基,但这大旱大蝗的出现真的不能赖人李隆基,不能什么锅都推他身上去吧?]
[也不是让他顶锅,古人迷信思想就这样嘛……]
[他们没有袁爷爷,所以他们闹灾荒饿肚子。]
[幸好啊,有姚崇这个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
宣政殿前,文武百官安静如鸡。
尤其是刚刚就说了姚崇坏话,字里行间都是姚崇这个办法不行的几个官员,头快埋进肚子里头。
什么是袁爷爷?
什么是唯物主义战士?
他们不懂什么是唯物主义,但是他们知道前面的修饰词,是坚定的。
天幕是在夸姚崇。
这就说明姚崇此举,以及姚崇的这个办法,都是后人们所认同的。
舆论中心的姚崇面不改色,四平八稳地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