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5/65)
有了解过颜真卿,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模样,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竟能出现这样忠义的人啊。”】【颜真卿丝毫不惧怕安禄山的淫威,安禄山揭开了清君侧的大旗,他就揭开了反安禄山的旗帜,同时他秣马厉兵,招募了一万多同样反安禄山的士兵,一群忠义之士就这样聚集到了一起。】
【颜真卿他是个文人,文人比武将出众的地方就在于文字功底和他们的文采,颜真卿将自己这一技之长发扬到最好,他写了数篇演讲稿,在军中剧情演讲,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将所有人都团聚在一起。】
【他就像火炬,散发着源源不断的光,吸引了一点又一点火苗过来,这于是这团炽热的火越来越大,越烧越旺。】
[这可能也是鲁迅先生从文的原因吧?没有什么能比文字更有感召力了。]
[有感召力的不是文字,是他们心向的大唐。]
[读书从来都是有用的。]
[文臣武将究竟谁更有用,这其实不用比较,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有赤胆忠心,都是好的。]
张九龄欣慰:“大唐需要这样的人才。”
韩休也振奋:“文人在战场上也能发挥光热!”
他看了眼萧崇:可别再说他一张嘴巴只知道上谏了,文人的嘴有很大的作用的!
所有人只觉得眼前出现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这火从拳头般的大小,一点点接受着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火种,最后这小小的火竟也有了铺天盖地的威力。
燎原好啊,烧灭一切罪恶,烧灭安禄山的老巢!
颜真卿也振奋起来。
原来那安禄山是逆贼!
他能做那么多的事情,能召集到那么多的士兵,想必能为最终占据提供不少的助力。
颜季明跟着开心:“你能为大唐做这样多的事情呢。”
[颜真卿能积聚到那么多人,其实也不光光是他口才好的缘故,其实那时候的百姓心都是向着大唐的。]
[是啊,百姓就是很淳朴,尽管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他们还是相信皇帝能够改好,或者是换一个皇帝,病了的大唐就会好起来。]
[他们不知道大唐实际上病入膏肓。]
[百姓是觉得,他们可以觉得大唐不好,但是不能有人来推翻它。]
[李皇室,其实还是民心所向的……]
李隆基险些落泪。
这时候汇聚在一起的士兵们,要是知道了他们的皇帝在紧要关头弃城而逃,还会一心忠于李唐皇室吗?
这时候安禄山还没有打到长安,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这些赤诚的士兵听到号召,凝聚在一起,他们觉得如果拖住了安禄山的后退,去断了他的尾巴,烧了他的巢穴,皇帝就一定会把这老鼠的头给斩下。
【颜真卿的动作到底是被安禄山给注意到了,颜真卿在后面捣乱,拉开河北的战局,而前面又有难攻的潼关。潼关不破,时间一长,他安禄山身后没有补给,此战必败!他恨颜真卿的牙痒痒,但和潼关对战,他分身乏术,鞭长莫及。】
【但潼关虽没有攻下,洛阳还是攻下来了的。安禄山派人去震慑颜真卿,彰显他安禄山的军威,斥退颜真卿,让他不要搞什么动作。】
【安禄山显示军威,用的不是兵力,他那时如果能派兵去震慑住颜真卿,也就不至于处在两面夹击的窘境之中了。】
[太蠢了,不用兵力,用什么震慑?用伪帝安禄山的“圣旨”?]
[伪帝就是伪帝,攻破洛阳坐上皇位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