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发夹(1/3)
“被偷铃铛的人是谁?”姜凌问刘浩然。“我查一下。”
时间过去一年,刘浩然也有点记不清,伸手去拿第一次案发时的报案记录。
刘浩然刚拿起卷宗,还没来得及看,却被一阵清脆的鼓掌声打断。
“啪、啪、啪!”
大家转头看去,魏长锋满面笑容,他的身后站着应松茂与他的助手赵景新。
应松茂换了便装,深灰的呢子大衣,大衣里露出雪白的衬衫领子,衣型挺括,更衬得身形高大。他身上带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看样子刚从实验室出来。
一边鼓掌,魏长锋一边将应松茂与助手迎进屋,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应队和小赵警官亲自过来指导自行车铃铛失窃案,大家欢迎。”
应松茂与赵景新走进办公室。
傍晚的夕阳斜斜地透过窗棂照进来,将整个屋子染上淡淡的橙色,金乌路派出所里朴素的棕色旧家具、深红色油漆地面、浅绿色墙裙在这层暖光的氤氲下,透着股让人欢喜的烟火气。
应松茂的心情不由自主地上扬,表情也不再那么严肃,视线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姜凌身上。
魏长锋还在兴奋之中:“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失窃案,竟然能够请得动应队亲自过来,咱们派出所今天真是蓬荜生辉啊……”
应松茂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继续说下去:“直接讲案子吧。”
魏长锋立马把主场让给姜凌:“好,那大家继续讨论,我旁听一下。”
他拖了个塑料板凳进来,安静坐在角落。虽说一肚子的感激与赞美被噎在喉咙里,但魏长锋心情很舒畅。
上午市局领导刚来颁过奖,傍晚快下班了应松茂又带人过来,这说明啥?说明我们派出所成绩斐然,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
应松茂并没有在意魏长锋的反应,他的注意力全在姜凌电话里所说的“时空分析”、“系列案”这两个关键词上:“时空分析法锁定案犯生活轨迹,怎么做到?”
姜凌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指着办公室中央那张挂着地图、写着案发时间的黑板:“我们刚刚开始讨论,应队先听听案情介绍吧。”
周伟恰好站在黑板前,便简要将刚才讨论的内容复述了一遍。
刘浩然将11份档案送到应松茂面前,按照案发顺序将物证照片一一摆在桌面。
应松茂认真听完,点了点头,戴上白手套,拿出放大镜,认真查看每一张照片,时不时用比例尺比对划痕角度。
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地等着。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应松茂放下照片,这才开口说话。
“凤凰牌自行车停放高度平均为85厘米,结合划痕显示的铃铛拆卸角度,可以初步判断作案者手臂长度约40-45厘米,对应身高140-150cm。”
“划痕较浅、方向杂乱,痕迹力度显示作案者握力不足。”
听到应松茂的话,李振良等人开始窃窃私语。
“身高140-150,握力不足?这不正好印证了我们先前猜测的,对方是个小孩?”
“也不一定,可能是名瘦弱矮小的女性。”
姜凌没有参与讨论,眼睛里的亮光有些炽热。
物证鉴定果然是门学问!应松茂只是通过这些划痕照片,就能推测出这么多信息。手臂长度、身高、力气小——这些都能与沈小梅对应上。
就算不是沈小梅,那也可能是“小月”。
平静状态下的沈小梅愿意和狱警谈及小月。小月身体不好,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