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直觉(5/25)
女性,并不一定是位小姑娘;也没有成熟的刑侦理论支持首次犯案不能离家较远。姜凌的推断看似合理,实则主观性很强。
姜凌没办法告诉大家,她在听到“自行车铃铛”这五个字时,便触发了沈小梅的档案,这说明沈小梅一定与此案有关。
沈小梅说她从六岁开始流浪、乞讨,这与案犯常居毛巾厂不相符;
沈小梅保存的铃铛是小月留下的,因此偷铃铛的小姑娘大概率是小月。
除了小月瘦弱、营养不良、死于肺结核这些信息外,沈小梅曾经说过小月只有妈妈,可是妈妈被坏人害死了,坏人有个很“脏”的铃铛。
如果说破案是一场考试,那姜凌是手执标准答案,然后想办法完善解题过程。
她的心理画像虽然缺乏直接物证,但姜凌知道方向是正确的。她看向应松茂,语气平静:“应队,这是我的直觉。”
两人目光在空中相触。
姜凌眼神清澈,在晚霞明光的映照下透着琥珀光芒。
应松茂在她眼里看到了执着与坚定。
片刻沉默之后,应松茂微微颔首:“好,你继续说。”姜凌的心理画像过程虽然有青涩之处,但不失巧思,不妨多给她一些机会,说不定真能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刑侦道路。
得到应松茂的首肯之后,姜凌在黑板上那“报复”二字上重重画了个圈。
“我之所以说案犯是位小姑娘,一则因为身高145以下、瘦小、体弱这三点符合小姑娘特征,二则因为发夹多为小姑娘佩饰,三则因为十几岁的小姑娘正值心思敏感的时期,遇到一些事情刺激之后,容易采取幼稚的报复手段。”
“刚才讨论时浩然提到,案发时间多在周日晚、周一早上,作案间隔一个月一次,说明这个小姑娘遇到的刺激发生于周日,与钱建设有关,并且一个月一次。”
说到这里,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一肚子话想说。
李振良率先发言:“钱建设这个人最好色,不会是……”
他的第一反应,是小姑娘被钱建设性.侵。一想到这个可能,李振良心口一缩,难受得很。他也是当父亲的,不敢想象一个花季少女被性.侵之后内心该是怎样的崩溃。
报复?李振良觉得偷铃铛这个报复手段太轻了!
周伟打断他的话:“不会。钱建设这个人好色是不错,但情人都是成年女性。”
李振良松了一口气:“不是最好。”
刘浩然接着他的话继续往下说:“那……或许是小姑娘的亲人被钱建设害了?”
姜凌等的就是这句话,她笃定地点了点头:“对,这个亲人大概率是母亲,毕竟母女连心。小姑娘目睹母亲与钱建设发生关系,无力阻止,内心愤恨,因此起了报复之心,偷了他的铃铛。此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之下,重复着偷盗行为,渐渐形成一种病态。”
应松茂万万没有想到,姜凌只是通过案发时间、地点与物证,就能推断出一个完整的犯罪过程。
这便是犯罪心理画像?
李振良与姜凌合作过一回,见识过她对钱大荣犯罪心理的剖析,早就对她的本事深信不疑,听到这里,他立刻站了起来:“那还等什么?赶紧找人啊!”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过那样的心理创伤,他简直太心疼了。
就算她是个小偷,那也是被钱建设那个不要脸的男人逼出来的!
姜凌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李振良稍安勿躁:“别急,心理画像还没有完全结束。”
李振良催促她:“那你赶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