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2/67)
[我回去看一眼。]
视频的观众在往回翻上一个视频,天幕下,宣政殿前的众人也在哗啦啦翻着自己的笔记。
张说也将自己满满当当的笔记翻的哗啦啦。
这笔记多且详细,有批注、有感悟、有反思,张说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
还有一种心安。
一种认真学习的心安。
姚崇看张说在一旁翻着笔记,目不斜视,出言道:“唐朝四大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张公可是在翻这个?”
张说乐颠颠:“对对,我就是在翻这个。”
姚崇说话的功夫,张说的手也翻到了那里。
让他看看,还有谁能走上那个宰相的位置,让他从这个天幕的字里行间,窥得一线天机!
他张说,睿智。
张说用手指着重复一遍:“姚崇,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
姚崇,上一任宰相,已经下台了。
宋璟,下一任宰相,估计要不了多久,也要下台了。
可这房玄龄、杜如晦,是太宗的宰相啊……
张说人傻了。
他这哪里是窥得一线天机,他这是在翻历史吧?
后面的人呢?
在宋璟后面的人呢?
他有些想当然了,默认为四大贤相是在陛下统治时期的宰相。
原来是整个唐朝的宰相。
房玄龄、杜如晦当列在这四大贤相之中,这个张说当然是承认的。
但是怎么姚崇和宋璟也双双都被后人列在其中啊?
这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难不成在姚崇和宋璟之后,满朝文武再无人可用了?
没有人能超过姚崇的功绩?
开什么玩笑。
偌大一个唐朝,萎了?
张说将自己的笔记翻的哗哗作响,正过来看,反过来看,像是要把这样纸给盯出一个洞来。
后人是不是多少有些不把他张说放在眼里了。
他张说也是一个宰相啊?
他就是还没有掌紫微令罢了。
但他胜在尚且中年啊,他和那群老头子比,要年轻啊,只要他拿出熬鹰的态度,他们总能被自己熬下去。
自己总能被陛下给看到。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他张说还没登上那个位置,就被盖棺论定,他不如姚崇这小老头了?
是他理解的这个意思吗?
他张说,在后人的眼里比不上姚崇?
张说越想越气氛,甚至想拍拍桌子。
真是岂有此理!
姚崇看了一眼盛怒之中的张说,轻飘飘道:“呦,怎么张公不在这四大贤相之列?”
张说怒视姚崇。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唐朝四大贤相的名字一出,就注定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张说没能比得上姚崇,二是他张说甚至都没在首席宰相之列,连参与排名的入场券都没能拿到。
后一种可能性比前一种更让张说不能接受。
翻笔记把自己翻难过了。
一时间,短暂的愤怒后,张说心生凄凄切切之情。
不能吧,陛下真的不会没有看到他,连试一下都不让他试啊?
因为百官翻纸的声音实在是有些大,李隆基也听到了。
大臣